端午小长假期间成都实现旅游收入87.25亿元

整个端午假期,成都全市接待游客833.8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旅游收入87.25亿元,同比增长23.3%。[详情]

端午小长假开启旅游旺季模式 5A景区是"吸金王"

虽然今年端午小长假有降雨,但四川旅游市场依然火热。民俗游、乡村游、周边短途游依旧是小长假的主旋律。而随着高考结束、暑假到来,四川也正式进入全年的旅游旺季。[详情]

这个端午不咋堵 错峰出行已成习惯

今年端午小长假,自驾出行的人不少,但堵在路上看风景的时候少了。据多条高速公路交警初步统计,这个端午的出行车流量同比去年持平,部分高速有一定下降。[详情]

节日动态

音乐节留喝彩不留垃圾 都江堰游人超10万却井然有序

连续两天,记者在汽车音乐节现场走访发现,公园入口进场有序、参与游玩时市民也主动排队,舞台周围草地上、各美食摊位附近也并未发现垃圾乱堆现象。不少外地游客为此竖起大拇指,点赞成都乐迷素质。

穿上汉服过端午 成都姑娘的“汉服复兴”之路

10余年来,“汉服热”日渐升温,而四川的汉服文化传承乃至汉服制作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9日早上8点,成都市南郊公园迎来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广袖飘飘,衣裾当风,祭龙、吟诗、游园、歌舞,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眉山千名学生集体包粽子学民俗迎端午

“快看,我这个粽子包的怎样?是不是很漂亮?”6月8日,位于洪雅县的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近2000名师生在端午前夕,齐聚操场,参与包粽子学民俗活动。

端午小长假碰上文化遗产日,怎么玩?

“端午”小长假临近,如何让短短的假期过得充实有趣?记者梳理了小长假前后省内一些文化活动,让你不用跋山涉水也能过个充实的节日。

出行指南
民风民俗

沐兰汤

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端午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