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首日 各地迎祭扫高峰

4月2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全省各地公墓、陵园迎来祭扫高峰。当天,我省的24个民政部、省级祭扫观察点公墓共接待祭扫群众49万人次、祭扫社会车辆6万台次。[详细]

广安生态墓遇冷送不出 免费生态葬何时入人心?

2015年起,广安民政局要求建有公墓的每个区市县规划出50个生态公墓,且每年向社会捐赠6个生态墓位。几年过去,推行效果并不理想。[详细]

今年清明 微信祭扫成新风

鲜花、水果等文明祭祀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网上、微信等远程祭祀也应时而生。[详细]

踏青赏春 绿色出行 更多 »

清明小长假汽车尾号不限行

节后上班第一天,4月5日(周三)限行尾号3和8。

地铁延长晚高峰服务时间 方便清明假期乘客出行

地铁运营公司将在4月1号与清明假期间,增加1、2号线上线列车,全力做好运营保障,方便市民出行。

清明期间 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将实行交通管制

为应对可能出现交通高峰期,清明小长假期间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将实行交通管制措施。

祭祖孝道 文明祭扫 更多 »

金堂县:清明祭奠英灵 缅怀革命先烈

80名学生参观了金堂县烈士纪念馆,并在烈士陵园举行了默哀悼念、行礼致敬、朗诵缅怀、献花祭奠等活动,追溯了革命先烈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详细]

锦江区锦官驿社区:扬先烈精神 颂爱国情怀

水井坊街道锦官驿社区组织院落党员及“两新”组织党员代表前往成都市烈士陵园开展“扬先烈精神,颂爱国情怀”活动。[详细]

各级公安机关、市民祭奠英烈

清明节将至,全市各级公安纷纷开展祭奠英烈活动,缅怀为这座城市的平安和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许多市民也自发组织前往,为逝去的英烈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详细]

鲜花、诗歌、微信、生态葬 这样的清明节环保又庄重

昨日,龙泉碧空如洗,桃花漫山,一场特殊的集体葬礼在长松寺公墓举行,22位生态环保葬受捐者在亲友的见证下,葬入玉兰园草坪葬区,入土为安。[详细]

鼓励节地生态葬 凡成都户籍选择生态葬可获1000元补贴

凡成都市户籍人口,不论去世时间,凡是在今年下葬并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等节地生态葬将获得1000元的奖补金,市民可以向逝者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详细]

成都捐出974个节地生态葬穴 报名不到两成

记者了解到,生态葬虽渐成气候,但接受程度依旧不高。今年,成都捐出974个节地生态葬穴,报名仅122个。[详细]

清明习俗
  •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诗词赏析 更多 »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1/1
上一个
下一个
网上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