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我们的邻居亲友,也可能是陌生的路人,但在疫情面前,却以无畏的气概,为成都的疫情防控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生动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故事。
一面面挥舞的红旗、一个个上扬的大拇指、一句句“听我说谢谢你”,温暖了今天的成都。
疫情突如其来,回应它的,是一条条扎实周密的举措,一幅幅让人动容的画面。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温暖的桥,彼此沟通联接,通向胜利的彼岸。
主动戴好口罩,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护,配合核酸检测,接种疫苗,报告外出旅行史,了解隔离政策,约束自己的行为。
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购买进口冷链食品 选“三证齐全”的产品
管控点附近的一家烤肉店的老板周宇恒来到防疫工作点位,为现场执勤的民辅警端来一盆热炭取暖。此后的每天,周宇恒都会到现场的5个防疫点位为民警、疾控和社区工作人员送炭,其间每隔数小时还会定时更换,从未间断。
这个社区8人集体,就此在蓝光凯丽香江小区“驻扎”下来,开始忙碌地工作。在这期间,有人错过了女儿的生日,有人半夜两三点接到电话,有人成了独居老太太“最信任的人”……
一趟趟穿梭在封控小区、核酸检测现场等疫情防控最前线,化身“搬运工”和“跑腿侠”,解决着最急迫的事。
“前几天,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在这个岗位上早就没有早晚、假期的概念了。”
疫情之下、寒冬之日,对于身处隔离酒店的市民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来说,一份份地道的“川味”盒饭,不仅填饱了胃,也温暖了心。
从参与密切接触者转运、密接人员的核酸采样与送样,到采样物资管理与配送、统计医务人员核酸台账、上报疾控数据,彭伟这一天是24小时连轴转。
“两边都很忙,有时忙得一天也发不了一个信息。”虽然不在同一个小区,但同在社区一线,做着同样的事情。
张军是锦江区东湖街道办事处社区治理办主任。11月2日,自疫情发生那刻起,他的脚步便没再停下……
11月2日,金牛区顶峰水岸汇景小区及周边区域实施封闭管理,居住在此的25位党员民辅警作了一个共同的决定——请战!
仅仅5分钟,上百学生就报名参加了该校防疫志愿者。在封寝的这段时间,就由20名志愿者负责给校内的同学们配送一日三餐。
年过六旬的志愿者王月明和儿子萧极严驻守在帐篷里,随时准备接听来自隔离居民的医疗咨询电话。
他说服女友,向公司主动请缨,“逆行”管控区,成为内外包裹的中转员。同时加入的还有同事刘云,两人就这样继续为小区居民送货……
“大家都说物业无大事,其实在我们看来是物业无小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守好小区这道防线,守好居民的家。”刘予春说。
作为一名“监督员”,她要检查每一名换班上岗医务人员的着装是否符合采样二级防护标准。这项工作每4个小时进行一次,是姚秀芝的主要工作之一。
“老朋友”们的平均年龄达到67.4岁。尽管已是需要别人来照顾的年纪,但他们觉得自己“正年轻”,还想继续发光发热,全心全意为社区、为其他老人提供更多服务。
易行在横桥社区的抗疫志愿者群里发了一条求助信,一场“暖心接力”就此拉开。
11月13日,王剑彪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彪大爷,脱下警服又穿上红马甲。他说:“戴上志愿者红袖标,我一样热血,和战友一起继续坚守点位。”
记者在某停车场的负二楼见到了杨磊的“豪华大床”,后排放着一个枕头和一件羽绒服,这就是他过夜的装备。
小区一期的物业经理沈文杰,过去10天,他打出了超过1000分钟的通话,一直坚守在自己的抗疫岗位上……
他们用严密的防疫措施守住封控区和管控区的静,释放防范区的活力;同时用细微服务守住居家隔离人群的静,让自己忙成整条街最勤快的“跑腿小哥小妹”。
解封不等于解防。安全有序是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防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的弦,毫不松懈地做好个人防护。
谢谢大家的全力以赴,让所有的期盼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定格瞬间,传递温暖——
关键时刻,守望相助。守护城市的烟火,滋养城市的文明。致敬平凡英雄,守护温暖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