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川渝地区交通状况的咏叹。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蜀道难”的历史从此改变了!车轮滚滚,汽笛长鸣,70年风雨,从绿皮车到复兴号,成渝之间路网纵横,时空距离正不断拉近。
70年前的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一代一代的铁路人为了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为了社会经济发展,默默坚守,奋斗奉献。70年后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见证巴蜀大地经济腾飞,坐在车轮上,人们正向好日子奔去。[详情]
这条仅用两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国之力支援建成的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一个创举。[详情]
这条仅用两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国之力支援建成的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一个创举。[详情]
“说到成都东站,年轻人只知道那个每天发送几十万旅客带着青铜面具的高铁车站,而不知道当年还有个老东站。这里镌刻着我们这一辈铁路人的‘绝版青春’。”成都机务段已退休20多年的火车司机杨丙甲说。[详情]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剪彩通车当日,14岁的李元鸿与同学们手捧鲜花,来到内江站(现更名为牌楼站)。站内站外人山人海,火车的到来让整个内江县城沸腾了。[详情]
陈柯宇是成都机务段的一名动车指导司机。从业21年来,他曾开着速度仅60km/h的绿皮火车往返于成都之间;也曾作为首批动车司机,体验过成渝间1.5小时直达的高效。[详情]
开工典礼上,贺龙将一面写有“开路先锋”四个大字的旗帜,交到了军工筑路第一总队队长李静宜的手中。第二天,筑路军工们就持旗奔赴一线。 [详情]
在成渝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一共有3万军工,10万民工参与,无数人为这条铁路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甚至奉献了生命。 [详情]
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优化线路、转运物资,自轧钢轨、自采枕木、自制火药、自建队伍,缺失的拼图被一块块拼齐—— [详情]
柏树坳隧道是成渝铁路全线最长的一条隧道,打通柏树坳隧道,成为施工中的关键工程。 [详情]
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成都站投入运营。成都站站房上“成都”两个字,是老成都的“地标”建筑。此两字为郭沫若先生为武侯祠题字时采用的笔迹,一直使用至今。站房从最开始的6线到现在的12线,见证着铁路的高速发展。
石板滩站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日均办理接发列车210余列,是成都局集团公司管内接发旅客列车最繁忙、密度最大、方向最多的中间站之一。这座成渝铁路建线之初的四等小站,一路发展为“成都小枢纽”,数十载守卫着车来车往。
庙子沟站位于简阳市新市镇境内,本是一个四等小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成都成为了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而庙子沟站则承担起为天府机场运输航空煤油的任务。
都知德国有个柏林,其实成渝铁路上也有一个“柏林”,这个“柏林”就是坐落于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石笋山村的柏林站。乘坐“慢火车”在柏林站下车,便来到了青峦叠翠、景色迷人的石笋山脚下。近年来,随着石笋山风景区的打造,无数游客慕名乘坐“慢火车”来柏林站“打卡”。
成渝铁路串起了成都到重庆沿线的62个站点,它们犹如一串项链的颗颗明珠拉近了时空、服务着人民。